数据重现文件系统原理精解与数据恢复最佳实践 马林 拍前咨询

  • 数据重现文件系统原理精解与数据恢复最佳实践 马林 拍前咨询
  • 所属分类:
    发货地:张家界
  • 价    格:42
  • 市场价格:
  • 今日价格: 有特价请联系
  • 优惠详情: 剩余数量总共数量
  • 最近热度:
  • 累计热度: 631
  • 综合得分:
  • 信誉得分:
  • 品牌:
  • 货号:9b6db6aca8
  • 立刻联系购买联系商家淘书工社

        本商品由淘书工社提供,通过淘书工社完成交易,请放心购物

  • 产品名称:数据重现——文件系统原理精解与数据恢复最佳实践(配光盘)
  • 书名:数据重现——文件系统原理精解与数据恢复最佳实践(配光盘)
  • 定价:69.00元
  • 出版社名称: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年04月
  • 作者:马林 编著
  • 纸开本:16
  • 书名:数据重现——文件系统原理精解与数据恢复最佳实践(配光盘)

书名:数据重现——文件系统原理精解与数据恢复最佳实践 (《大话存储》姊妹篇)

原价:69.00

作者:马林 编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4-1

ISBN(咨询特价)

字数:(咨询特价)

页码:56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内容提要

 

 

本书竖内第一本全面介绍Windows及非Windows文件系统的数据恢复技术书籍,不仅涵盖面广,内容也达到了足够的深度。为畅销书《大话存储》姊妹篇。
  本书不仅对常见的DOS分区体系及Windows的FAT文件系统、NTFS文件系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更涵盖了苹果机分区、BSD分区、SPRC平台的Sun Solaris分区、GPT分区等分区方尸以及Linux的Ext2/Ext3、Unix的UFS1/UFS2、MAC的HFS+等文件系统布局及详细数据结构的讲解,多数资料的详细程度是目前绝无仅有的。同时对常见RAID类型及包括HP内外双循环、RAID 1E、RAID6及RAID DP在内的异种或新型RAID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另外,本书还充分考虑到初学者刚接触数据恢复实际工作时无从下手的感觉,从数据恢复前的准备到实际恢复工作的进行,从理论分析到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一步步带领读者踏入数据恢复的殿堂。
  更为重要的是,为了使读者有接近实战的机会练习RAID分析与恢复技术。
  本书适合文件系统研究人员、数据恢复从业人员、数据恢复教学人员、数据恢复编程人员、电子取证工作者、数据安全研究人员、系统管理员及数据安全存储与灾难恢复爱好者阅读和使用。



目录   

 

 

 

PART 1 理论篇
 第1章 数据恢复相关基础
  1.1 硬盘探秘
   1.1.1 硬盘结构
   1.1.2 硬盘接口
   1.1.3 磁道、扇区与柱面
   1.1.4 硬盘的启动过程
   1.1.5 硬盘的性能指标
   1.1.6 寻址方式
  1.2 计算机运行流程
   1.2.1 基本概念
   1.2.2 计算机的启动过程
  1.3 “数”之体验
   1.3.1 数制
   1.3.2 数制间的转换
   1.3.3 取整与取余运算
   1.3.4 数的存储格式
  1.4 工具软件
   1.4.1 虚拟磁盘软件InsPro Disk
   1.4.2 十六进制编辑软件Winhex
   1.4.3 硬盘检测软件MHDD
 第2章 分区
  2.1 概述
   2.1.1 分区与卷
   2.1.2 Unix下卷的使用
   2.1.3 扇区地址
   2.1.4 根据合理性判断分区信息的正确性
   2.1.5 数据恢复及电子取证
  2.2 DOS分区
   2.2.1 概述
   2.2.2 主引导记录扇区MBR
   2.2.3 扩展引导记录扇区EBR
   2.2.4 数据恢复及电子取证
  2.3 Apple分区
   2.3.1 概述
   2.3.2 Apple磁盘布局
   2.3.3 分区表项数据结构
   2.3.4 数据恢复与电子取证
  2.4 BSD分区
   2.4.1 BSD分区概述
   2.4.2 Free BSD分区
   2.4.3 NetBSD与OpenBSD  分区
   2.4.4 磁盘标签数据结构
   2.4.5 磁盘标签实例分析
   2.4.6 总结
  2.5 Sun Solaris分区
   2.5.1 概述
   2.5.2 Sparc平台下的Sun Solaris分区
   2.5.3 i386平台下的Sun Solaris分区
   2.5.4 总结
  2.6 GPT分区
   2.6.1 概述
   2.6.2 GPT磁盘总体布局
   2.6.3 数据结构
   2.6.4 总结
  2.7 移动介质分区
 第3章 FAT文件系统
  3.1 文件系统总论
  3.2 FAT文件系统概述
  3.3 FAT文件系统整体布局
  3.4 FAT32的保留区
   3.4.1 引导扇区
   3.4.2 引导代码
   3.4.3 FSINFO信息扇区
  3.5 FAT32的FAT表
   3.5.1 FAT表概述
   3.5.2 FAT表的特性
   3.5.3 FAT表的使用
   3.5.4 其他
  3.6 FAT32的数据区
   3.6.1 根目录
   3.6.2 子目录
   3.6.3 目录项
  3.7 FAT12/16文件系统
   3.7.1 FAT12/16文件系统概述
   3.7.2 引导扇区
   3.7.3 FAT表
   3.7.4 根目录与目录项
  3.8 分配策略
   3.8.1 簇的分配策略
   3.8.2 目录项的分配策略
  3.9 文件的建立与删除
  3.10 总结
   3.10.1 数据恢复分析
   3.10.2 取证分析
 第4章 NTFS文件系统
  4.1 NTFS概述
   4.1.1 概述
   4.1.2 基本概念
  4.2 NTFS文件系统总体布局
  4.3 引导扇区
  4.4 主文件表MFT
   4.4.1 基本概述
   4.4.2 Windows 2000的MFT项
   4.4.3 Windows XP的MFT项
  4.5 MFT属性
   4.5.1 属性的结构
   4.5.2 常规属性类型
   4.5.3 其他属性
  4.6 文件系统文件
   4.6.1 $MFT文件
   4.6.2 $MFTMirr文件
   4.6.3 $LogFile文件
   4.6.4 $Volume文件
   4.6.5 $AttrDef文件
   4.6.6 $Root文件
   4.6.7 $Bitmap文件
   4.6.8 $Boot文件
   4.6.9 $Secure文件
   4.6.10 $UsnJrnl文件
   4.6.11 $Quota文件
   4.6.12 $ObjId文件
  4.7 分配策略
   4.7.1 簇空间分配策略
   4.7.2 MFT项分配策略
   4.7.3 属性分配策略
  4.8 时间值的更新
  4.9 文件的建立与删除
   4.9.1 建立文件
   4.9.2 删除文件
  4.10 总结
   4.10.1 分析注意事项
   4.10.2 数据恢复与取证分析
 第5章 ExtX文件系统
  5.1 ExtX文件系统概述
  5.2 ExtX文件系统整体布局
  5.3 超级块
   5.3.1 超级块数据结构
   5.3.2 超级块实例分析
  5.4 块组描述符表和块组描述符
   5.4.1 块组描述符数据结构
   5.4.2 块组描述符实例分析
  5.5 块位图
   5.5.1 块位图的工作方式
   5.5.2 块位图实例分析
  5.6 i-节点位图
   5.6.1 i-节点位图实例
   5.6.2 定位一个i-节点的位图
  5.7 i-节点表与i-节点
   5.7.1 i-节点数据结构
   5.7.2 i-节点实例分析
   5.7.3 i-节点的属性
   5.7.4 i-节点中时间值的更新
  5.8 扩展属性
   5.8.1 扩展属性的结构
   5.8.2 扩展属性实例分析
  5.9 目录项
   5.9.1 目录项数据结构
   5.9.2 目录项的特性
   5.9.3 目录项实例分析
  5.10 链接和挂载点
   5.10.1 链接
   5.10.2 挂载点
  5.11 Hash树
   5.11.1 Hash树数据结构
   5.11.2 Hash树实例分析
  5.12 文件系统日志
   5.12.1 数据结构
   5.12.2 日志实例分析
  5.13 分配策略
   5.13.1 块的分配策略
   5.13.2 i-节点分配策略
   5.13.3 文件名空间分配策略
  5.14 文件的建立与删除
   5.14.1 建立文件
   5.14.2 删除文件
  5.15 总结
   5.15.1 分析注意事项
   5.15.2 数据恢复与电子取证
 第6章 UFS文件系统
  6.1 概述
  6.2 UFS文件系统整体布局
  6.3 超级块
   6.3.1 概述
   6.3.2 数据结构
  6.4 柱面组摘要
  6.5 柱面组描述符
   6.5.1 概述
   6.5.2 数据结构
   6.5.3 位图
  6.6 引导代码
  6.7 i-节点
   6.7.1 UFS1的i-节点
   6.7.2 UFS2的i-节点
  6.8 目录项
   6.8.1 数据结构
   6.8.2 实例分析
  6.9 分配策略
   6.9.1 存储空间分配策略
   6.9.2 i-节点分配策略
   6.9.3 目录项分配策略
  6.10 文件的建立与删除
   6.10.1 建立文件
   6.10.2 删除文件
  6.11 总结
   6.11.1 分析注意事项
   6.11.2 数据恢复与取证分析
 第7章 HFS+文件系统
  7.1 HFS封装
   7.1.1 HFS卷主目录块结构
   7.1.2 HFS卷主目录块实例分析
  7.2 概述
   7.2.1 HFS+的改进
   7.2.2 基本概念
   7.2.3 主要数据结构类型
   7.2.4 HFS+特性
  7.3 HFS+文件系统整体布局
  7.4 卷头
   7.4.1 数据结构
   7.4.2 实例分析
  7.5 节点
   7.5.1 节点的种类
   7.5.2 节点的基本结构
   7.5.3 头节点
   7.5.4 图节点
   7.5.5 索引节点
   7.5.6 叶节点
   7.5.7 节点的使用
   7.5.8 HFS+节点与HFS节点的区别
  7.6 目录文件
   7.6.1 目录文件中档案项的key部分
   7.6.2 目录文件中档案项的数据部分
  7.7 域溢出文件
   7.7.1 域溢出文件中档案项的key部分
   7.7.2 域溢出文件中档案项的数据部分
   7.7.3 域溢出文件节点实例分析
   7.7.4 域溢出文件的使用
  7.8 坏块文件
  7.9 分配文件
  7.10 属性文件
   7.10.1 叉数据属性
   7.10.2 域属性
 第8章 多磁盘卷
  8.1 RAID
   8.1.1 RAID级别简介
   8.1.2 RAID中的基本概念
   8.1.3 RAID0阵列原理
   8.1.4 RAID1阵列原理
   8.1.5 RAID4阵列原理
   8.1.6 RAID5阵列原理
   8.1.7 RAID6阵列原理
   8.1.8 RAID 1E阵列原理
   8.1.9 RAID DP阵列原理
   8.1.10 RAID的实现
   8.1.11 数据恢复及取证注意事项
  8.2 磁盘跨区
   8.2.1 概述
   8.2.2 Linux MD
   8.2.3 Linux LVM
   8.2.4 Microsoft Windows LDM
   8.2.5 总结
PART 2 实践篇
 第9章 数据恢复前的准备
  9.1 写在数据恢复之前的话
  9.2 检测磁盘
   9.2.1 用MHDD检测磁盘
   9.2.2 用MHDD清除主引导扇区“55AA”标志
   9.2.3 用PC-3000检测磁盘
  9.3 坏道处理
  9.4 镜像磁盘
   9.4.1 什么是“镜像磁盘”
   9.4.2 什么情况下需要对磁盘进行镜像
   9.4.3 用Media Tools镜像磁盘
   9.4.4 用HDClone镜像磁盘
   9.4.5 用Winhex镜像磁盘
  9.5 分区及格式化对磁盘的写入
   9.5.1 Winhex“比较”功能的使用
   9.5.2 分区过程对磁盘的写入
   9.5.3 格式化过程对磁盘的写入
 第10章 基本数据恢复
  10.1 分区恢复
   10.1.1 主分区表损坏恢复
   10.1.2 重新分区未格式化
   10.1.3 分区布局改变并进行了格式化
   10.1.4 使用FinalData快速寻找分区
  10.2 DBR损坏后的恢复
   10.2.1 FAT文件系统DBR损坏后的恢复
   10.2.2 NTFS文件系统DBR损坏后的恢复
  10.3 格式化恢复
   10.3.1 原FAT32格式化成FAT32
   10.3.2 原FAT32格式化成NTFS
   10.3.3 原NTFS格式化成NTFS
   10.3.4 原NTFS格式化成FAT32
  10.4 删除恢复
   10.4.1 FAT16文件系统下的删除
   10.4.2 FAT32文件系统下的删除
   10.4.3 NTFS文件系统下的删除
  10.5 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
   10.5.1 使用R-Studio恢复数据
   10.5.2 使用Recover My Files恢复数据
 第11章 RAID数据恢复
  11.1 概述
  11.2 FAT表在阵列恢复中的作用
   11.2.1 利用FAT表计算块大小
   11.2.2 利用FAT表判断数据块顺序
   11.2.3 利用FAT表寻找校验块
  11.3 MFT在阵列恢复中的作用
   11.3.1 利用MFT记录编号判断块大小及数据块顺序
   11.3.2 利用MFT寻找校验块
  11.4 RAID0阵列恢复
   11.4.1 参数分析
   11.4.2 使用Winhex重组数据
   11.4.3 使用R-Studio恢复数据
  11.5 RAID5阵列恢复
   11.5.1 循环方向的判断
   11.5.2 同步与异步的判断
   11.5.3 计算各个成员盘第一个校验块的位置
   11.5.4 利用FAT恢复演示
   11.5.5 利用MFT恢复演示
  11.6 HP内外双循环阵列恢复
  11.7 RAID 1E阵列恢复
   11.7.1 参数判断
   11.7.2 数据恢复
附录A Win32环境下磁盘操作五大函数
附录B 文件后缀名速查表

热门相关信息